服务热线 
029-85338456

三山“镇”疫-致一线防疫工作的人民英雄

武汉,这个千万级人口、九省通衢的江城,本应期待樱花烂漫的春天,却突然因为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如今立春已至,这是新岁的起点,是一个轮回的开始,相信武汉离车水马龙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

李文亮,34岁,武汉中心医院一名眼科医师。

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2019年12月30日下午,李文亮在同学群中发布关于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信息。不久后,他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而被辖区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训诫。

是的,他是去年12月最早预警这场危险病魔的8名医生之一。回过头看,他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我们对他产生了敬意,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视,反而被训诫,这件事为社会开展反思提供了一个有触动的样本。

李文亮医生7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们非常难过。新冠肺炎迄今的死亡病例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是逝者当中非常年轻的之一,这尤其令人唏嘘,令人悲恸。

去年12月,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李文亮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表现的一部分。在人们后来的追述中,发现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人尊敬的医德。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李文亮的因公殉职英勇、朴实,尤其让人心痛。

李文亮的多名同事也都染上了新冠肺炎,他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成为了这场与病魔殊死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李文亮未能幸免于夺命之祸,说明了这场战斗的艰巨和复杂。

世卫组织及各国主要媒体对李文亮发文悼念:

钟南山镇场  国士无双

2020年,钟南山84岁。

钟南山(1936年10月-),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间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方面的研究。其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时期主持了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确定人传人。”“无特效药。”“14名医生已经感染。”1月20日,钟南山作出了这样肯定的判断。武汉,顿时从一片祥和转为红色预警!武汉市民和全国人民都为之一惊!

2019年12月27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4天后的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发布疫情通报,措辞是“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的多例肺炎病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目前已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其余病例病情稳定可控,有2例病情好转拟于近期出院”。

官方最初称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迹象,措辞谨慎。在武汉普通人看来,这句话的意思便是病毒不传染人。大家一如既往购年货、逛商场,百家宴照常举行。不过,病毒在这个城市以可怕而不为人知的速度蔓延着。

钟南山,再度临危受命!

1月18日傍晚,在向公众发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呼吁后,钟南山却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当天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傍晚开往武汉的高铁。由于春运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于是就有了那张他眉头紧锁的照片。

1月19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后,钟南山飞抵北京,赶往国家卫健委。

1月20日,钟南山发声,新型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已有14名医护人员感染。

为时已晚,春运已始,病毒随着出城的人们奔向各方。

1月23日,武汉封城,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1月26日,武汉市市长透露,在武汉封城之前,有500余万人离开武汉,举国哗然。

1月28日,钟南山接受新华社专访,他流泪了。他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这一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累计确诊病例5974例。

2月2日,钟南山再次发声:“在此要特别向武汉这个英雄城市表示感谢,他们做出了重要的牺牲和贡献。”这一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829例,累计确诊病例17205例。

历史重演,很不幸,过程也惊人相似。2003年,在广东累计报告非典病例突破1000例这天,是钟南山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坚持“非典病原不是衣原体”。有官员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钟南山直言:“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钟南山时年67岁。

“敢医敢言”,令钟南山的名字成为一种符号。

在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时,对钟南山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他对一线医护人员说:“你们是去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进行战斗,我向你们致敬。”

一如多年来对真相最敬畏的情形。几天前,在中国疾控中心一次座谈会后,总理特意对钟南山说:“还是(再)握一次手吧!”

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

1月23日下午,武汉市决定,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蔡甸区建设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他们为这座医院取了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名字——火神山医院。两天后,雷神山医院建设指令发出,新增床位1300张。1月29日,雷神山医院扩容,床位新增至1600张。

2600张床位,所有人都在期待。武汉本地并无火神、雷神的地名。楚文化传说中的湖北,古楚之地,而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则是黄帝的子孙。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而荼毒人类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惧怕高温,火神能驱瘟神,“火神山”之名应运而生。

在《山海经》中,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国人的认知中,雷神能够惩罚罪恶,所谓五雷轰顶即是。“雷神山”正意在惩处为人间来带灾祸的瘟神。

在兴建火神山的命令发出后,当晚8点多,29岁的翟勇就接到了电话。没有任何犹豫,12小时后的1月24日早上8点,翟勇已经提着行囊站在了施工现场。翟勇的妻子早已在一线忙碌,她是武汉协和医院的护士。

这样的建设工作,翟勇第一次参加。从1月24日早上到施工现场后,翟勇便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级部署会议,又协调人员、物资,一天时间,翟勇就接打了近200个电话。

2月2日火神山项目交付当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再次联系翟勇,但其手机始终无人接听。他的同事说:“翟勇的电话特别难打,他真的太忙了。”

相隔不远的雷神山,在火神山交付后便承载了国人期望。在现场,数千建设者不知疲倦地奔走、忙碌,刷新中国基建的速度纪录。你可能无法想象这种自发且临时性事件中人们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性,这是属于央企的荣光。

2月1日晚,雷神山项目工地总人数已达4000人,陆陆续续有从各地赶来的建设者。为满足用餐需求,项目食堂“产能”6天时间增长600%,从1月25日仅能供餐500余份,到1月30日可供餐3500余份,目前具备了供应4000~5000人伙食的能力。

2月2日,火神山交付军方,这距离1月24日除夕夜中建三局表态“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不讲任何条件,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医院建设顺利进行”,仅仅9天。基建“狂魔”,只不过是数千普通血肉之躯的逆行者。

2月2日午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三次来到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这天记者眼中的火神山的病房,床头有4个插座,递送物品不接触,还有空气净化器。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是火神山医院的进步之处。这是5G时代的新应用,远程会诊可以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同时减少医患直接接触,更有利于疫情防控。

2020年,黄锡璆80岁。他今年的春节是从一封手写的请战书开始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还能再用一次,“虽然我们不希望它再被使用”。

1月23日13时许,一封落款为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加急函发至中国中元,请求后者提供小汤山医院全套图纸并提供技术支持。中国中元立即成立了应急行动指挥小组和技术支持专家组,召开支援武汉建设应急医院协调会议。约1小时后,整理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对方。

当日晚间,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火神山医院设计方)来电请求技术支援,中国中元各专业迅速建立直通联系通道,医疗专家组与对方设计人员直接对接,保证24小时为中信设计院提供技术支持。黄锡璆继续思考、研究,列出了数条补充意见发给武汉有关单位。

“没想到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还能再用一次,虽然我们不希望它再被使用。”从接到任务开始,黄锡璆已经连续加班,没有好好休息。

1月29日,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无偿捐献火神山医院设计图纸,向有需要各方开放共享。记者留意到,针对楼间距问题,文件特意注明“出于满足更多床位的应急考虑,此次医院设计病房楼间距为15米”。

此前,该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火神山医院是临时设施,预计使用寿命在3个月左右,希望它能在更短时间内就完成使命。

赞(2)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三秦都市报登报029-85338456 » 三山“镇”疫-致一线防疫工作的人民英雄

三秦都市报登报中心 22年金牌口碑

《三秦都市报》是陕西省委主管、陕西日报主办的一份综合影响力最大的省级都市报。登报受众面影响到榆林、延安、汉中、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安康、西安等陕西全域,工商税务政企认可,权威有保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